颍上:从课本到餐桌 守护粮食安全

  中新网安徽新闻10月20日电 (沈云鹏 孙亮亮)金秋十月,阜阳市颍上县管仲老街的农耕文化馆迎来了一群特殊访客――县实验小学的学生们。通过沉浸式体验、互动式教学、实践性操作……以田野为课堂,以实践技为教材,为孩子们上好一堂“舌尖上的大思政课”,认识理解“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内涵,引领爱粮节粮校园新风尚,推动节约美德蔚然成风。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学生们走进农耕文化馆,通过“看构造、听历史、问用法”,在镰刀、耧车等传统农具驻足观察,直观感受古代农耕技术的智慧结晶。讲解员还结合管仲“相地而衰征”的农耕思想与展馆实物,将粮食生产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底蕴娓娓道来,让学生们在认知传统农具的同时,埋下尊重劳动、珍视粮食的种子……

  眼下正值水稻米收割期,在八里河镇的农田里,联合收割机在田间往来穿梭,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当地农民耐心细致地向学生们讲解水稻是如何播种、成长、收割、储存的,学生们在稻田里沉浸式观察水稻的形状、生长情况,亲手触摸金灿灿的稻穗、饱满油亮的稻谷,学习辨认粮食作物、了解农业知识,在寓教于乐的方式中了解粮食安全的重要性、粮食的种类以及爱粮节粮的基本常识,深刻认识到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

  学生们还在当地农民的指导下,现场体验用镰刀进行收割。只见学生们5到8人为一组,分散在田间,弯腰、握镰、割稻……在汗水与泥土的浸润中体验劳作的艰辛。有的同学动作娴熟,不一会儿就割好了一小片稻田;有的同学虽然略显生疏,但也不甘落后,干起来活有模有样……“才割了几株稻穗,手就酸了,农民种一亩地要付出多少辛苦啊!”一组学生分享道。

  学生们还走进夏桥镇龙源米业的现代化生产车间现场感受科技赋能粮食安全的力量。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大家沿参观通道依次观摩了稻谷清理、砻谷、碾米、抛光等全自动化生产线。“这条生产线一天能加工多少稻谷?”“如何减少加工过程中的粮食损耗?”针对学生们的提问,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智能温控、精准筛选等减损技术,以及企业在大米保鲜、副产品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创新举措。看着颗粒饱满的稻谷经过多道工序变成洁白的大米,让学生们切身认识到科技是保障粮食供应、减少浪费的重要支撑。

  据了解,2025年10月16日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世界粮食日所在周,也是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粮食节约人人有责”。此次活动是颍上县教育局推进“粮食安全进校园”工作的生动实践。学生们通过亲身实践,对“共倡多样美食、共护粮食安全”的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近年来,当地始终将粮食节约教育纳入中小学德育与劳动教育体系,通过开展“光盘行动”“节粮主题班会”“农耕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爱粮节粮”的责任意识。下一步,当地将持续深化粮食节约教育,推广“沉浸式研学+节粮教育”的模式,推动更多学校结合地域特色开展粮食安全主题教育,让节约粮食成为青少年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All Rights Reserved